根据2021年中国新能源发电分析报告的预测,到2030年,新能源发电将占我国电力系统总装机容量的41%。然而,与传统发电相比,新能源发电面临着能源供给的不确定性、间歇性和波动性等挑战。随着新能源并网比例的增加,引入新型储能技术已成为提高电网调节能力的关键战略。这些新技术不仅能够实现电力系统的峰谷调节和频率稳定,还可以满足用户持续的需求,从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支持。在各种新型储能技术中,电化学储能技术占据主导地位。
一家国内储能产品供应商的案例引起了人们对分布式能源系统设备管理柜的浓厚兴趣。这个柜子集成了多种高电压设备,它们在复杂的电磁环境中运行,同时需要长途运输并安装在户外环境。为了确保储能系统的稳定运行,用户对核心控制单元——工业计算机的品质和性能提出了严格的要求。
在分布式储能系统中,需要管理大量设备,实施复杂的管控策略和算法充满挑战。为确保储能控制系统的软件和算法在运行时能够高效准确执行,需要强大的数据处理计算性能。此外,储能系统必须能够在苛刻的环境下持续稳定运行,满足7*24小时的需求。然而,这还不是全部要求。为了确保储能系统的电池组能够实时传输能量调度、状态监测、评估等关键数据,稳定的网络环境是不可或缺的。最后,为了实现外接多功能模块的目标,系统的扩展性必须非常强大。